文章来源: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》2020年第2期
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形态。自从政党出现以来,政党与人民的关系就成为贯穿于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政治问题。透过党民关系的政治逻辑,不仅能够深度窥见不同政党政治的执政意图,而且能够揭示政治发展甚至国家发展的基本走向。
孙中山先生创建兴中会和同盟会后,适应党民关系的需要,提出了民族主义、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。孙中山表示,他领导的革命党(国民党)之所以要指导人民,是因为中国民智未开,需要引导。因此,他提出经由军政—训政—宪政三个执政阶段,在宪政实现后还政于民。但在蒋介石统治时期,其假借人民之名,打着“为民”“爱民”的旗号推行一党专政,将权力集中于国民党中央,进而集中于个人,从而实现专制统治。可以说,党民关系的转向直接导致国民党执政方针合理性延续的断层,进而逐渐失去合法性认可。
共产党一经成立,就重视党民关系,正确对待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,且着力保持这种党民关系的延续性。抗日战争期间,毛泽东、邓小平反复强调,要让人民自己作主,不要以领导者的意见代替群众的意见。在如何处理党民关系上,毛泽东认为:“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,他们完全不谋私利,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。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,他们是人民的儿子,又是人民的教师,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,他们不论遇着何事,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”。1956年,邓小平在党的“八大”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:“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;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,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,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,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。因此,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,而不能脱离群众,不能站在群众之上”1980年,他又提出“领导就是服务”的著名论断,更加明确地给予党的领导以精准定位,为科学的领导观、民主观和党民关系理论添上点睛之笔。江泽民在任总书记期间反复强调:“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,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。”胡锦涛任总书记期间多次指出:“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、血脉在人民、力量在人民。”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,在不同场合多次告诫全党同志:“我们党来自人民、植根人民、服务人民,一旦脱离群众,就会失去生命力。”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”
从历届共产党人对待党民关系的理念不难看出,共产党人对于党民关系的态度始终如一,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,坚守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,恪守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规范,追求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全面自由发展的最终目的,其利益诉求与人民的利益统一融合。
作者:虞崇胜,武汉大学教授;余扬,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博士后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》2020年第2期《人民概念的中国语境与语义》第三部分。